標題: 馬祖年俗憶往
ktats (馬祖資源站長)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
 馬祖會員No.1    馬祖會員No.2    馬祖會員No.3    馬祖會員No.4  
UID 1
精華 0
積分 14708
帖子 1288
積分 14708
金錢 15597
愛心 10000
威望 10000
閱讀權限 255
註冊 2007-1-14
用戶註冊天數 6283
用戶失蹤天數 3720
狀態 離線
118.167.13.15
分享 
發表於 2008-12-17 14:20 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 
馬祖年俗憶往
馬祖年俗憶往

馬祖先民大多來自福建沿海的長樂、連江一帶,早年絕大多數漁民都只暫住外島,每年都要回內地過年,沿襲福州的年俗,過完元宵節之後,再陸續回到島上,重新面對討海和務農的艱苦日子。

1949年國軍進駐,馬祖地區實施軍管近半世紀之久,傳統的年俗也因此融入了軍管文化。為了灌輸民眾「仇匪恨匪、反攻復國」意識,地方政府分發給各家戶的春聯,寫著:「高高興興過新年,痛痛快快殺共匪」、「喜逢新歲月,收復舊山河」等等,至今回想起來,不禁令人莞爾。

祭拜灶君灶媽,上天言好事

早年馬祖各家戶都有爐灶,每到臘月廿四日,不分貧富,家家戶戶備妥各式糖果、瓜子、橘子和五花十色甜食「祭灶料」。福州人把廚房叫作「灶前」,灶神又稱灶君,灶神的夫人則稱為灶媽。早年的「灶公像」由坊間紙箔店手工印製,戶戶購置。

臘月廿四日晚餐過後,主婦們開始陳設祭品,率一家大小祭拜灶公,拜託灶公上天多說好話,保佑我家平安。在物資缺乏年代,「祭灶料」是孩子們垂涎多時的零食,這一天是他們最期待、最開心的時刻。

送完灶神,大人還得忙著處理許多過年的雜務,例如送禮、結清帳目、討債及還債等,店舖也要年終結算。依據馬祖習俗,凡人情債務,往返帳目等,都要在年前結清,因此祭灶完後,欠債者東躲西藏,不敢露面,但只要除夕一過,便又可大大方方的招搖過街了。

此外,在祭灶前後,也是民眾一年一度大掃除的日子。昔日民眾的衛生常識不足,平時除了掃掃地,擦擦用具,對全棟房屋的清理,並不徹底,唯有借著年終大掃除,除舊佈新,迎接新年。

三十暝晡,闔家大團圓

馬祖民眾稱除夕為「三十暝晡」,「暝晡」乃福州話「夜晚」之意。這一天,全家大小都需在傍晚前回到家中,準備圍爐、吃年夜飯。

除夕下午是主婦最忙碌的時刻,打掃房屋,水缸裝滿水,門窗、櫃子、碗櫥等處,張貼對聯及「春」、「 滿 」、「福」等吉祥紅紙,並烹飪各種菜餚,入夜前,必須將屋外衣物收進屋裡,以免孤魂野鬼騷擾。

傍晚時分,各家戶開始燒香,祭拜天地與祖先,焚燒元寶、紙箔、燃放鞭炮等。昔日,家長都會在年夜飯之前製作「竹釘」數根,敷貼紅紙,牢釘屋樑或木柱上,象徵多子多孫「添丁」之意。

傍晚備妥各類佳肴後,家家戶戶關閉所有門窗,以免閒雜人等闖入。三十暝晡最難捱的,是全家大小都不能說不吉祥的話,早年,如果小孩說溜了嘴,大人會用粗紙向馬桶蓋擦一下,抹小孩嘴巴,並說:「拭嘴就是拭尻川(屁股之意)」,意味抹除不吉祥的髒話。

年夜飯都要等到夜深人靜時才能舉行,年夜飯時若有遊子未歸,或家有不會拿碗筷之嬰兒,也要為他們準備一付碗筷,象徵閣家團圓。用餐時,所吃酒菜也要樣樣有餘,碗筷餐具等避免落地,若不小心打破碗具,家人要馬上接句「好啊!平安」或「歲歲平安」等吉祥話,以討吉利。用畢年夜飯,碗內應再盛些飯,以示「年年有餘」,並裝一碗飯菜放於屋角,餵食貓、狗,讓家畜一起過年,然後開門點燃鞭炮,通知左鄰右舍。

吃完年夜飯,長輩便分贈每人一份壓歲錢,而已經有經濟能力的兒女,也要包壓歲錢給長輩。除了人有壓歲錢外,家中的米缸也得放置元寶,水缸則投入銅板或硬幣,象徵到處充滿了財氣。

昔日,大年夜到野外如廁或挑水,也要攜帶冥紙,壓在廁所和水井附近,給孤魂野鬼享用,以求平安。

落歲飯、舞龍獅,初一賀新年

正月初一凌晨三更,各家戶大人即起「落歲飯」,用白米煮得半生不熟後撈起,裝入特製的「歲飯甑」或「紅斗」內,上置瓜子、桂圓、紅棗等,橘子放中間,插上彩色紙花與十雙紅筷,用紅紙圍成圓形,並插上松樹枝、青竹及蒜囝,放在祖先香位前,祈求子孫滿堂,圓滿吉利。另在香位上增插兩根竹釘,夾起紅布,以示年年添丁。接著燒香祈求事事如意,再放鞭炮驅逐邪魔,然後爭先恐後,趕往村內最威靈的廟宇,搶燒「頭門香」,祈求好運當頭,全年平安。

初一清晨早起的大人,都要忙著為子孫妝飾打扮,年前準備的新衣裳、新鞋襪,全部換上,女人則頭插紅花,手佩飾物,個個耳目一新。

昔日大年初一,家家戶戶早餐吃素,隨後晚輩便向尊長拜年,長輩賜以壓歲錢或糖果等物,然後再到親友家拜年。這天,傳統習俗禁忌甚多:不拿刀剪、不能打破器皿、不掃地、不打水、不洗衣、不理髮、不清垃圾、不打小孩、避免哭啼、禁穿白衣等,無非為了討吉利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實施戰地政務期間,地方政府嚴禁賭博,平日對於取締賭博雷厲風行,公教人員賭博被抓,甚至革職查辦。但新年期間是少數可以公開聚賭的時刻,警察睜隻眼、閉隻眼,讓大家盡興幾天。

另外,自國軍進駐以來,部隊各單位都會排練精彩的小型康樂活動,包括舞龍、舞獅、踩高蹺、划旱船等各式各樣的民間遊藝節目,屆時官兵們不僅自演自娛,而且還要前往各村表演,與民同樂。此時全島鑼鼓喧天,爆竹聲此起彼落,正是迎春接福的最佳寫照。

初二回娘家,新年過後辦春酒

昔日馬祖,每到年初二,出嫁女兒都會帶著麵線、糖餅、豬肉,用特製的竹籃盛著,並以紅布袋套封,挑著回娘家拜年,如果要在娘家留宿,初四「開假」才能再回夫家,而回程時,娘家也須準備橘子、餅乾、糖果等食品,放在當初挑來的籃子裡攜回,稱之為「回禮」。

初四,各家戶擺設酒席,焚香迎接灶神。相傳灶神在臘月廿四日上天,正月初四再下降凡間,而這天也是本鄉各商店「開假」的日子,商家燃放鞭炮開市,人們陸續回到工作崗位。

早年春節期間,本鄉尚存有特殊的敬老習俗,稱之為「老人麵」。春節期間,晚輩都要煮碗「老人麵」給族親、鄰居長輩,或送給孤苦無依老人享用。「老人麵」通常以米粉或麵條加上羊肉、魚肉、酒糟雞、紅蛋等配料,煮好後用紅色竹籃提送給長輩;爾後,長輩會在碗底置入雪片糕、米香、麻花或餅乾等甜食,名為「壓碗」,算是回禮。

另外,自國軍進駐以來,地區民眾與部隊老兵之間,交往頻繁,感情熱絡,每逢過年,老兵們都會包壓歲錢給孩童。因此,地區民眾流行在過完年後,家家戶戶辦「春酒」,宴請親友與老兵,為熱鬧的新年節慶,寫下溫馨感人的一頁。
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