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 莒光--離島的離島,孤兒的孤兒
ktats (馬祖資源站長)
管理員
Rank: 9Rank: 9Rank: 9


 馬祖會員No.1    馬祖會員No.2    馬祖會員No.3    馬祖會員No.4  
UID 1
精華 0
積分 14708
帖子 1288
積分 14708
金錢 15597
愛心 10000
威望 10000
閱讀權限 255
註冊 2007-1-14
用戶註冊天數 6315
用戶失蹤天數 3751
狀態 離線
118.167.6.31
分享 
發表於 2008-11-21 13:56  資料 文集 私人訊息 
莒光--離島的離島,孤兒的孤兒
莒光--離島的離島,孤兒的孤兒

作者:馬祖通訊周刊 (發表時間:2002-07-27)

 南竿是馬祖的行政中心,北竿在台馬飛航後成為馬祖的門戶,一片欣欣向榮,東引好歹還有一座深水碼頭。距離南竿18公里,人口僅剩5百多人的莒光鄉,不論生活條件,各項軟硬體建設,都可以算是「離島的離島」、「孤兒的孤兒」。

 走訪莒光,在本刊預定的專題策畫案中積壓了近半年之久,遲遲未能推出,因緣於交通不便的難題:入冬後,造訪莒光有著諸多的不確定性,惡劣的海象,不確定何時能夠出發,不確定什麼時候能離開。「交通不便」--不僅僅讓外地人望而卻步,更是莒光民眾心中永遠的痛。

 褪色的小香港

 從慈航輪遠眺西莒青蕃村,一棟棟白色建築映入眼簾,薄霧中,像似一座世外桃源、海上仙島。然而,踏上這塊土地後,親眼目睹的景象卻是--建物只有向海的牆面刷上白漆。(據說,這是軍管時期地方政府刻意營造的「表面工作」。)實際上,村落內斑駁龜裂的水泥屋和殘破的木造房,參差雜錯,巷道狹窄陰暗,鄉公所下方的臨時市場飄揚著一股腥臊的霉臭味,數不清的空屋,無所不在的垃圾‥‥。

 莒光鄉整體的沒落,做為行政中心的青番村也不能倖免。「馬祖列島記」作者,台北縣和美國小校長林金炎指出,五○年代的韓戰期間,青蕃村曾經有「小香港」之稱。西方公司(負責協助國軍突擊大陸,蒐集情報的美國軍情局之化名)進駐期間,來來往往的水上飛機,帶來了馬祖民眾難得一見的玻璃絲襪、黑貓牌香菸,美軍的酒吧、抽水馬桶,更令當地民眾大開眼界。由於西方公司提供國軍部隊武器裝備,並發給糧餉,青番村的確風光了好些時日。韓戰結束後,西方公司撒守,美國另組美軍顧問團進駐南竿。當年青蕃港帆檣林立,繁華似錦般的景象,相對於今日破敗不堪的街景,零零落落的軍人消費者,像是人生戲夢一場,令人不勝唏噓。

 什麼時候搬走

 鼎盛時期的莒光鄉,居民有2千多人。民國60年後,馬祖人口開始大量外流,而莒光鄉居民出走的情況最為嚴重。根據連江縣政府今年3月的統計,現今莒光鄉只有558人,其中西莒336人,東莒222人。據統計,民國50年青番村就住有693人,遠超過現今全鄉的人口數。住民外流最嚴重的要算是東莒的福正、大埔兩村,民國50年曾住有491人的福正村,如今只剩下4、5戶人家,約20多口,而大埔村只住著1戶靠舷外機捕魚為生的人家,諾大一片錯落在荒煙漫草中的空屋,伴著1座個人專用的突堤碼頭。

 生活條件落後、交通極度落後、駐軍大幅裁減,東莒民眾連抱怨的氣力都沒有了。走訪東莒的2天行程中,民眾談論大多是「台灣房子買在那裡?」、「什麼時候搬走?」,幾乎沒有人看好東莒未來發展的前景。可能繼續留在東莒的,只剩下公務人員和他們的家眷。東莒的沒落,反映在東莒國小最為明顯:全校學生只有21人,其中1年級和2年級都只有1名學生。

 曾經是大坪國小(東莒國小前身)第2屆畢業的曹常添校長表示,民國60年東莒國小學生人數一度高達254人,比現在島上人口還多,如今每班學生只剩「個位數」,非常不利於學生的群育發展,曹常添耽憂,如果1、2年級學生家長一旦遷走,學校可就6個班級都湊不成了。

 漁業遭最後一擊

 東莒阿兵哥比西莒少一半,生意固然難做,但此地生意競爭卻十分慘烈。原本有4、5家靠軍方採買為生的商店,經過多年殺價火拼後,如今只剩下「泉興」和「堅利」兩家,一場你死我活的殺價競爭仍在進行中,賺不賺錢沒關係,看誰撐的久,誰先倒下去。島上僅有4、5輛計程車的兩家車行,包車50元殺到30元,為的也只是「爭一口氣」。商店的底片價格,馬祖各島都賣100元,此地殺到每卷60元。東莒無異是阿兵哥的消費天堂,生意人「只要面子,不顧銀子」的強悍纏鬥性格,令人傻眼。

 部隊人數比東莒多一倍的西莒,商家的生意也在走下坡之中。有「東島泉興,西島三友」之稱的三友行,日前也傳出頂讓店面的風聲。一位住在這家西莒最大雜貨店旁的民眾指出,以前三友行進貨時,棄置在門前的紙箱堆積如山,現在連一車都放不滿了。三友行生意量的滑落,像股市指數一般,道明了西莒的商店景氣即將「長黑收局」。

 西莒農民的境況也十分艱難。大量走私進口的大陸蔬菜,使得專業農民飽受打擊。居住西莒田沃村,陳依弟1家口僅靠種菜維生,他抱怨,走私的大陸蔬菜從東莒運往西莒,市場的需求量就這麼大,他們辛苦耕耘的蔬菜賣不去出,生計更加困難了。陳依弟透過青蕃村前村長陳梅官四處陳情,甚至寫信給農委會,農委會主委孫明賢也曾去函給連江縣政府,要求地方當局嚴加取締,但是,當本刊編者4月22日從青蕃港搭船離開莒光時,一袋袋從東莒運來的大陸白糖、冷凍肉品及蔬菜,仍然通行無阻,西莒專業農民似已難逃被政府遺棄的命運。

 入春以來,東、西莒之間的莒光水道經常佈滿了2、30 艘來往作業的漁船。莒光漁業復蘇了嗎?當然不是,這些都是大陸漁船。鄉代會副主席劉榮華指出,天候良好時,大陸漁船都是24小時作業,本地漁民大多早出晚歸,因此漁網經常被大陸漁民拉走。由於大陸漁民認為「魚比命值錢」,對於軍方的驅離射擊根本相應不理,雖然軍方的莒光二號曾經數度出動取締,但效果不彰。莒光水道已經成為大陸漁船的「後院」,本地漁民不敢出海,甚至無網 可下,莒光的漁業歷經逐年蕭條,再經大陸漁船入侵的「最後一擊」,僅剩的幾家漁戶,也只有望海興嘆了。

 政府不懂他們的心

 走訪莒光鄉,民眾最抱怨的,首推交通問題。莒光民眾流傳著一句話:「搭AP艦,東引回家吃早餐,南竿來的及吃中餐,莒光民眾到家吃晚餐。」縣議會前副議長劉美官曾在馬祖通訊第12期一篇投書中,道出了莒光民眾的悲情:「住在莒光的民眾,出一趟遠門到台灣,要加倍承受旅途巔簸之苦,凌晨2、3點起床摸黑扛著行李,在大退潮到底的簡易碼頭,以跳傘式的接駁方式跳落到人力舢舨中,再由機動漁船轉運到慈航輪,老弱婦孺的作業過程中,險象環生,讓人觸目心驚,那一份無奈與不平,偉大的政府你可知否?」

 莒光民眾認為,政府總是不懂他們的心。政府在莒光不是沒有建設,但是,花3千多萬興建中的東莒電信大樓,沒有人會感激;大坪村新蓋的1座公廁,沒有排水口,1年內還不能使用;福正村靶場附近1條「前不著村,後不著店」的垃圾進場道路,連垃圾場的位置都未定案;田沃村前1條幾近完好的道路,又要挖掉重修。這些建設投下的鉅資,甚至徒惹民眾反感。莒光民眾最迫切需要南竿與莒光間的交通改善,只要政府1年編列200萬經費,包租民間快輪每天上、下午往返莒光兩趟,莒光民眾心願已足 。他們要的不多,政府卻關照的太少,甚至根本不懂他們的心!

 莒光不是沒有發展的潛力,馬祖僅有3座2級與3級古蹟,東莒就占了兩座。只要交通改善,軍方的眷探、台灣釣客的釣遊、東莒的古蹟之旅,足以推動民間發展「民宿」,有人潮,就有錢潮,莒光民眾沒有悲觀的必要。遠在南竿的連江縣政府,可曾為這一群仍在苦戀鄉土的民眾想過這樣的問題?


註:月刊回顧(20期)
頂部